显微计数法不溶性微粒仪基于光学显微镜原理,结合精密的图像分析技术。当含有不溶性微粒的样品被置于仪器的载物台上,通过特定的取样装置,将一定体积的样品抽取并均匀铺展在特制的计数池中。计数池通常具有准确的厚度,以便控制样品的液层深度,确保微粒在焦平面内清晰成像。
仪器的光学系统包含高倍物镜、聚光镜等组件,为微粒提供充足的光照并放大成像。光源经聚光镜聚焦后,均匀照亮计数池中的样品,使微粒在显微镜下清晰可见。高倍物镜则将微粒放大至合适倍数,便于后续观察与计数。
随后,由电荷耦合器件(CCD)摄像头捕捉显微镜下的图像,将光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这一电信号传输至图像处理系统,该系统运用数字图像算法,对图像进行降噪、增强对比度等预处理,准确识别出微粒的轮廓、尺寸等特征。通过设定合理的粒径阈值,区分不同大小的微粒,并依据预先校准的计数规则,对符合标准的微粒进行逐个计数,得出样品中不溶性微粒的数量及粒径分布情况。
显微计数法不溶性微粒仪的测定步骤:
1.准备工作
-确保实验室环境清洁、无尘,温湿度相对稳定(一般温度控制在18℃ -26℃,相对湿度在45 -65),可在超净室、层流净化台或洁净实验室中进行操作。
-准备试剂,如微粒检查用水需经不大于1.0μm的微孔滤膜过滤。
-清洁玻璃仪器,如平皿等,用净化水清洗后沥干备用。
-准备合适的微孔滤膜(通常为白色,孔径0.45μm、直径25mm或13mm,一面印有间隔3mm的格栅),确保滤膜符合要求,即膜上10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在5粒以下,且不得有25μm以上的微粒。
-安装滤器,在净化工作台上用净化水冲洗滤器至洁净,用无齿镊子将微孔滤膜安装到滤器托架上,固定并沥干水分后,安装在抽滤瓶上备用。
2.标准液检验
-取50毫升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溶剂,通过0.45微米孔径的微孔滤膜过滤,放置在干净的容器中。
-旋转容器使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粒均匀分布,等待气泡消失后进行显微计数。如果检测结果超过规定数值(每50ml中含10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20粒以下,含25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5粒以下),则需要重新处理水或溶剂直至符合标准。
3.样品准备
-去除待测样品的外包装,并用净化水清洁容器外壁,然后放置在适当的实验环境中备用。
-对于标示装量为25ml或25m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将容器外壁洗净并在净化台小心翻转20次使其混合均匀,然后小心开启容器,抽取25ml样品;对于小于25ml的样品,则直接抽取容器中的全部溶液。
4.样品处理与测量
-将抽取的样品沿滤器内壁缓缓注入已准备好的滤器中,静置1分钟,缓缓抽滤至滤膜近干。
-用同样方法用微粒检查用水冲洗滤膜并过滤至近干。
-将滤膜移至平皿上,干燥后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计数。使用双筒大视野显微镜,放大100倍,用经标定的目镜测微尺分别测定其长直径在10μm以上和25μm以上的微粒。
5.结果计算
-根据滤膜面积上的微粒总数计算出被检供试液每1ml(或每个容器)中含不溶性微粒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