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计数法不溶性微粒分析仪主要基于光学显微镜成像和图像分析技术来实现对不溶性微粒的检测。其工作原理大致如下:
1.将待检测的液体样品置于特制的计数池中。计数池通常具有准确的尺寸和深度,以便在一定的体积内对样品进行观察和分析。当光线透过计数池时,样品中的不溶性微粒会对光线产生散射和遮挡。
2.通过光学显微镜系统对计数池中的样品进行放大成像。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组合能够将微粒放大到合适的倍数,使其清晰可见。现代型通常配备有高分辨率的摄像头或数字相机,能够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转换为数字信号。
3.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对采集到的数字图像进行处理。软件会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增强对比度等操作,以提高微粒的识别准确性。然后,通过设定合适的阈值和算法,软件能够自动识别出图像中的不溶性微粒,并根据微粒的尺寸、形状等特征进行分类和计数。
4.分析仪会将计数结果以数据或图表的形式输出,供用户进行分析和评估。同时,一些仪器还可以对微粒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用户提供信息。
显微计数法不溶性微粒分析仪的使用注意事项:
1.环境清洁:整个操作过程要在洁净的环境中进行,防止外界微粒污染样品,影响检测结果。
2.仪器校准:定期对显微镜的目镜测微尺进行标定,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同时,要保证仪器的光学系统、照明装置等正常工作。
3.滤膜选择与处理:选择合适的微孔滤膜,其孔径、材质等应符合要求。使用前要检查滤膜的微粒水平,必要时进行冲洗处理,确保滤膜本身的微粒不会影响检测结果。
4.样品处理:
-对于不同类型的样品,如溶液型注射液、无菌粉末、浓溶液等,要按照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确保样品均匀且具有代表性。
-在翻转容器混合样品时,要注意力度和次数,避免产生过多的气泡或导致样品泄漏。
-对于黏度过高或易析出结晶的样品,要谨慎操作,可能需要采用适当的稀释或加热等方法,但要注意避免引入新的微粒或影响样品的性质。
5.计数规则:各种形状的微粒应以实测到的粒径计算,重叠微粒和聚合胶体微粒均以单个微粒计数;结晶析出不属于检测范围,不应计算。
6.空白试验:必要时应进行空白试验,即取微粒检查用水按相同方法操作,以验证实验环境和用具是否符合要求,但空白试验的数据不必从供试品检查结果中扣除。
7.仪器维护:使用完毕后,要及时清理仪器,包括显微镜、滤器、平皿等部件,保持仪器的清洁和干燥。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检查密封件、电路等部件是否正常,确保仪器的性能稳定。